- 年份:2017年
- 類型:歷年真題
- 總分:215.00分
- 時長:90分鐘
- 題量:82
- 做題人數:574人
做題
手機在線做題

-
關于交互式XML編輯器技術,說法正確的是該技術()。
A.無法實現可視化編輯
B.不支持圖片、公式排版
C.可實現內容、文檔類型和樣式分離
D.可生成以PDF為數據底層的文檔格式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關于出版物,說法正確的有()。
A.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出版物
B.作為已經出版的作品,出版物是某種精神文化的成果
C.出版物既是精神產品,又是物質產品
D.出版物的使用價值與社會效用完全一致
E.出版物具有一定量的復本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市場預測方法有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兩大類,屬于定性預測的是()。
A.德爾菲法
B.需求彈性預測法
C.時間序列預測法
D.回歸分析法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出版社需要繳納營業稅的收入包括()等。
A.廣告收入
B.出租房產收入
C.著作權貿易收入
D.掛歷銷售收入
E.出版補貼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關于版式文檔和流式文檔,說法錯誤的是()。
A.TXT是典型的流式文檔格式
B.ePub是典型的版式文檔格式
C.移動閱讀終端通常選擇流式文檔格式
D.出版單位的排版文件通常是版式文檔格式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數字出版平臺通過資源數字化加工系統與()等的協同工作構建數字出版流程。
A.數字內容資源管理系統
B.辦公管理系統
C.協同編輯系統
D.產品發布與服務系統
E.版權資產管理和運營系統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審稿題:審讀短稿,按照審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錯誤或缺漏。
我國很早就有出版活動,但古代沒有使用“出版”這個詞,而把出版活動稱為“梓行”“雕印”“版印”等。這些用語的含義一般只反映印刷,有時也兼及編輯。1906年,清朝政府頒布《大清印刷物專律》,指出“所謂記載物件者,或定期出版或不定期出版”,這是我國最早使用“出版”這一專業術語。給“出版”作出明確的定義,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
我國和西方國家關于出版的定義,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差別是:西方著重于“公之于眾”,出版的定義中都不提及編輯;我國的“出版”定義中則明確包括“編輯”。編輯、復制、發行是出版活動的必要且充分條件。在當代社會,作為社會化的出版活動,可以由社會認可的、具有一定資質的企業或單位來完成,也可以由個人來完成。
為了充分發揮出版工作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出版工作者應該在工作實踐中堅持貫徹、執行以下基本方針原則。 第一,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出版工作堅持為人民服務,實質上就是要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最高文化權利,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如果出版工作者離開了社會主義的崇高目標,也就違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第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出版工作中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就要努力推動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作品的創作,讓不同的學術觀點和不同的藝術、學術流派的成果都有出版的機會。編輯人員在審稿中以自己的愛好和觀點為標準取舍稿件是合理的,但在編輯加工整理中不得對稿件作任何刪改。
第三,古為中用、洋為今用。我國的出版物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古代文化和外國文化,包括古籍的整理和注釋,外國作品的翻譯和介紹,對古代文化和外國文化分門別類的研究等。對這類稿件的處理,必須立足于這一方針,使它們能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第四,弘揚主旋律、提倡多元化。這與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和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第五,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這就要求出版單位要多出精品力作,杜絕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絕不允許以犧牲社會效益為代價片面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
第六,堅持質量第一。只有質量高的出版物,才能既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又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要把能否提高出版物質量當作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發展、檢驗出版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第七,堅持走改革創新之路。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推進中國出版“走出去”,增強中國出版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