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2019年
- 類型:歷年真題
- 總分:235.00分
- 時長:180分鐘
- 題量:80
- 做題人數:79人
做題
手機在線做題

-
字典和詞典的特點不包括()。
A.以條目為基本單元
B.時效性強
C.檢索的專指性強
D.解釋簡明、規范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下列工具書排檢方法中,屬于字順法的有()。
A.時序法
B.字母法
C.音序法
D.地序法
E.部首法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某圖書初版時重印了3次,共印了35000冊,第2版第1次印了5000冊,現在第2版要重印5000冊,印次和印數應標為()。
A.第2版第2次印刷,印數1—5000
B.第2版第2次印刷,印數5001—10000
C.第2版第5次印刷,印數40001—45000
D.第2版第6次印刷,印數40001—45000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關于編輯處理校樣的工作,說法正確的有()。
A.編輯人員一般采取略讀方式審讀校樣
B.對校樣的審讀與對校樣的校對不能相互替代
C.審讀校樣的工作一般由責任編輯承擔
D.處理作者修改和校對質疑的工作可以由助理編輯負責
E.檢查付印清樣的工作由責任編輯負責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已過時]紙質圖書數字化加工中,成品數據一般不包括()。
A.原始圖像文件
B.單層矢量PDF文件
C.結構化XML文件
D.質量檢驗文件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電子書制作的流程包括()等。
A.選題策劃
B.內容整合
C.打包加密
D.瀏覽測試
E.營銷推廣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編輯加工題:閱讀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規范進行編輯加工。
魯迅的紅樓夢
研究《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一朵奇琶。在中國學術史上,有諸多學者對文學巨著《紅樓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魯迅亦是其中一人。他在《紅樓夢》研究中提出的一系列學術觀點、研究方法,對20世紀紅學乃至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影響很大。
從文學史研究和20世紀中國現代學術體系發展和建構的角度來看,魯迅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明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他針對中國古代文學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悲劇所提出的批評就是一個例子。就《紅樓夢》研究而言,魯迅提出的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論斷,如“人情小說”“悲涼風格”等,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時代特色。其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后來者繼續深化對《紅樓夢》的研究,對20世紀中國學術體系的建構和學術方法的演進,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首先,魯迅在對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優秀古典小說的研究中,始終具有清醒、自覺的史學家眼光,將其納入中國小說史乃至中國文學史的研究視野中,并在詳細概括中國小說的發展演變進程中審視《紅樓夢》的思想藝術價值?;诖?,魯迅給予《紅樓夢》極高的評價,將其視為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和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作。對于《紅樓夢》的續作,魯迅也能辯證地看待問題,一方面將高鶚之續書與前八十回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給予續作較高的評價;又看出了其他續寫作品中存在大團圓結局的致命缺點。
魯迅在《紅樓夢》研究中,并不局限于對作者作品的分析,而是站在審視中國文學史發展演變的高度,將作者生活的時代和作品產生的有關歷史文化背景納入其小說史研究框架中,給《紅樓夢》一個準確的定位,使其研究做到以點帶面,從整體走向局部,具有深廣博大的特色。如在《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六、七篇中論述清代狹邪小說和俠義小說時,仍注意到它們所受《紅樓夢》的影響。
再次,魯迅在《紅樓夢》研究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概念和研究模式具有開創意義。魯迅在整整一章的篇幅中,既有對作者生平和作品產生時代的論述,又有對作品流傳情況和版本的分析研究,由此可見魯迅深知“知人論世”之法。其中,魯迅對賈寶玉這一人物形象的精到分析及獨特判斷早已成為不易之論。
最后,魯迅在《紅樓夢》研究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名詞術語,均具有學術獨創性和示范性,然而有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今天看來不夠周密、嚴謹,但在那個時代代表了此類研究的最高水平。例如提出“人情小說”的概念,并稱《金瓶梅》《紅樓夢》等為“人情小說”之代表作,就是小說類型劃分上的范例。后世的小說史家幾乎無不借助魯迅的小說類型設計。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
本題包括2道分題,其中A分題有關傳統出版,B分題有關數字出版。請任選1道分題作答。如果作答不止1道,將按排列在前的分題計分。
A.計算簡答題: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需計算后回答的問題,須列出算式;每個問題計算過程中的小數均保留實際位數,計算結果有小數的,小數保留2位。)
S出版社擬出版一本探討教育問題的專著《大家講談》。助理技術編輯小王為該書擬訂了整體設計方案:采用16開本,平裝,無線膠訂;書心用定量為80克/米2、規格為700毫米×1000毫米的雙膠紙,單色印刷;封面用定量為250克/米2的藝術紙,四色印刷;正文主體文字用6號仿宋體;排印順序是封面、前環襯(第1頁正面為扉頁,反面空白,第2頁空白)、前言、目錄、正文、附錄、底封(兼作版權頁);頁碼設置在地腳靠翻口處,輔文和正文合在一起依序連續編碼。技術編輯老陳審核了小王擬訂的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妥之處,并指導小王進行了修改。
該書排版后的付印清樣共有主書名頁1頁,前言5面,目錄3面,正文303面,附錄6面。
該書準備印刷3000冊。雙膠紙的單價為6500元/噸,印刷加放率為5%。封面采用藝術紙,折算下來每本單價為0.7元。環襯采用輕型紙,因使用數量少,紙張費用為250元。
問題一:小王擬訂的整體設計方案有哪些不妥之處?應如何修改?
問題二:印刷該書的書心需要膠版紙多少令?
問題三:印刷該書的紙張費用共計多少元?
【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參加考試可見
